昨天到今天,在滬上和好幾撥朋友細致地談O2O的具體運營項目,涉及到有機食品、幼兒教育、化妝品、社區(qū)等等。我們談到了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從前兩年風起云涌的一些餐飲行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的例子到今年流行的各種O2O傳奇。大家普遍的感覺就是真正的持續(xù)落地的操作,同時不以燒錢為手段以及不以燒錢為目的的,幾乎沒有。
許多人覺得,我們能想到的,BAT也想到。我們自己做沒有意思,最后還是會被大象踩死。但是又不死心。
也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O2O團隊信心滿滿地進行具體的落地工作了,但是真的太辛苦,一時半會看不到成績,人心很快就散了,資源支持也不到位,項目就廢掉了。非常惱火。
所謂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重要含義就是,苦活、臟活、累活,線下的。BAT可能還不會立即來搶,互聯(lián)網(wǎng)再厲害,也不能迅速地將這些活變得輕松。物質和社會的運行還有一些規(guī)律,有些進化起來還很慢。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非常清楚的是,放棄真的很容易。真的做起來,不是那么容易,堅持了也就容易了。有朋友對我說“我已經(jīng)去過十八層地獄了,找不到第十九層,然后就又上來了”。
老家縣里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專門做稻米生意,在一個糧食大縣里,做這個生意,就象是搬石頭上山。但是他卻做的非常低調而且賺錢。怎么做的呢?他每天下午到晚上在村里碾米,第二天早上進城送米。多的一天2000斤,少的一天300斤。真的不是賣,而是送。這米都用布袋裝著,3KG的,5KG的兩款,米是非常普通的米,也不是什么有機的。但是每斤貴3毛,有時候也能貴到5毛。為什么呢?這稻米是非常新鮮的,一個家庭,選擇1-2袋,一周就能吃完。尤其是有小孩子的人家,都喜歡用他的米。
賣米的人,往往考慮怎么去保管好米。他關心的只有一個,就是怎么管理好稻。所以他收的水稻,管理水平比專業(yè)糧庫都要好很多。
但是這樣的生意非常辛苦。送貨常常要到100多個地方,臨時也有家里的親友幫忙。O2O手段自然可以幫他減少許多工作量。他堅持下來,并且成為一個習慣。小本經(jīng)營、剛需、高頻、高黏度,都做到了。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來包裝下,肯定會非常精彩。
這其實就是非常的臟活、累活,但是有價值。許多市民做了他十幾年的客戶,就象家里人一般,很多次的午飯,他是在客戶家里吃的。
工業(yè)化,是不會考慮這個體驗過程的。
淺嘗輒止也好,固步自封也好。最簡單的,就是缺乏一個可以讓自己的價值持續(xù)發(fā)亮的理由。
分享到微信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