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K的《失控》一書中,關(guān)于生態(tài)圈中角色共同進化的描述非常細膩,至少在第五章里,花費了非常大的篇幅來表達,甚至感覺有一些過份。他所強調(diào)的其實是在商業(yè)世界里面,架構(gòu)你的商業(yè)模式應該如何來考慮多個角色的共同存在與進化。
2006-2009在溫州工作期間,經(jīng)常和同事們爬山,就是大羅山了。當時非常納悶的是,山上在冬季干涸的封閉的天然水庫,到夏天就會看到許多魚。這些魚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它們和竹筍一樣,也有一個“種子”般的過程?并不符合我在平原生活的一般認知。
其實到現(xiàn)在我也不能理解。
或許,魚本來就在那里,只是符合他的條件到了,自然就出來了。就好像《失控》中寫到的,將城市的人工綠化褪去,當?shù)卦嫉闹参镪懤m(xù)就會長出來。或許這就是道理。
今天,食號店的輕店招募工作正式開始,各種初始化也在開始。整個周期預計在一周左右。從今天和20多個潛在的合作者溝通情況看,40%的門店老板愿意合作或者是樂意嘗試合作。我們的輕店計劃并不是一個“新”的銷售手段或者渠道,而是對合作伙伴既有生存狀況的充分尊重。我想這個讓我感到有些驚異的溝通結(jié)果,其根本乃是因為尊重而產(chǎn)生的“喚醒”,他們的這個訴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光給了溫厚的陽光,沒有給充沛的水”,這樣就無法涌現(xiàn)出來,象大羅山的魚那樣在泉水的滋潤下,在皸裂的水庫底部慢慢長出來。
“喚醒”的技術(shù)就是最簡單的定向操作,處于最原始的尊重。
對于明天我們和輕店店長的溝通,還會有許多新的更新與迭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guān)注“食號店商城”這個微信公眾號,一起見證我們的點滴進步。沒有一種喜悅可以抵擋這個初生的喜悅,它的美,在于它真的很象大羅山的魚。
“黑夜因為涼風變得更清澈,呼吸因為花香變得更用力,腳步因為思緒變得更有節(jié)奏;體驗無法獲得專業(yè),但它是用來生產(chǎn)訂單的,這個訂單就是我們每個人不同但又同樣存在的生活!”剛才刷了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的感悟,轉(zhuǎn)過來,覺得比較匹配當下的情愫。
PS:下午和CIO時代網(wǎng)負責人劉晶、北大CIO班第19屆的班長齊亞卓在南京南站的星巴克討論了關(guān)于一個主題電影劇本的事情,感受到一個強烈的跨界力量。那就是CIO這個群體在當下的時光里怎么去“新生”。這個感覺和大羅山的魚又是多么的接近啊。
分享到微信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