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CEO納德拉上任以來多次示好中國市場,圖為納德拉去年9月來華參觀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入華多年來一直是個爭議的存在,業(yè)務壓力重重又要面對本土互聯網企業(yè)的競爭,種種因素使得這一互聯網巨鱷在華收益慘淡。近期,微軟則一改依賴版權的慣性,Windows 10開放免費升級、小冰回歸微信、與多家互聯網企業(yè)簽訂協議……柔性策略牌一張接一張,這種轉變能否帶來突破呢?
求和心切
不少中美互聯網企業(yè)簽訂合作協議可謂是近日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的一個亮點,這其中與國內互聯網企業(yè)簽約最多的要數微軟。該公司分別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百度、紫光股份、世紀互聯、小米簽署了合作協議。
據悉,微軟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合作,聚焦在為中國的政府機構及相關國有企業(yè)專業(yè)領域用戶提供操作系統技術與服務。此外,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相關子公司也將加盟“微軟合作伙伴網絡”,簽署“微軟開發(fā)者高級支持服務協議”。這表明微軟將得到來自政府、國企方面一定的支持,并拓寬業(yè)務服務路徑。
而微軟與百度的戰(zhàn)略合作內容在此前就有所透露,即百度取代微軟自家的必應成為中國市場上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默認主頁和搜索引擎。同時,百度也將提供Windows 10升級服務與推廣。在這一合作中,微軟相當于放棄了中國搜索市場選擇接地氣以尋求用戶體驗加分。
另外,近來被微軟所重視的云業(yè)務也開始在國內尋找合作伙伴。微軟與紫光股份、世紀互聯簽訂協議,將基于微軟技術由世紀互聯在華運營的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云服務為基礎,共同為中國客戶特別是國有企業(yè)客戶,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
而微軟與小米的合作則將集中在云存儲方面,雙方宣布在未來微軟的智能云平臺將通過小米的云服務幫助用戶實現資料備份及云端存儲等功能。這樣一來,微軟的云服務在企業(yè)級用戶和個人用戶方面都將有所布局。
事實上,微軟從去年至今在華主動“讓步”的態(tài)度十分明顯。去年宣布在深圳重啟停辦了多年的WinHEC大會,與樂視、CNTV、PPTV等企業(yè)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與廣州簽訂打造智慧城市平臺的協議,Windows 10開放免費升級,微軟小冰重返微信……這一系列舉措似乎也在印證微軟“求和心切”。
本土化壓力
事實上,微軟在華策略的軟化,與業(yè)務幾番受阻不無關系:QQ、微信的壟斷與MSN的隕落;百度的強勢與必應微乎其微的存在;阿里、騰訊等云服務的價格戰(zhàn)強力阻擊;硬件市場的節(jié)節(jié)挫敗……可見若沒有系統的龐大用戶儲備,微軟在華的處境將何等難堪。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近期的財報也不能讓人滿意。發(fā)布的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為2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3.82億美元下滑了5.1%;凈虧損為31.9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46.12億美元。
當然,虧損主要由于諾基亞手機業(yè)務以及裁員等相關費用的影響,但Windows操作系統需求疲軟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業(yè)績。
自微軟現任CEO納德拉提出“移動優(yōu)先、云端優(yōu)先”的轉型戰(zhàn)略后,微軟主動推動自己的現金牛Office向云服務轉移,推出面向蘋果與谷歌設備的跨平臺服務,并且為了實現自己“三屏一云”的Windows戰(zhàn)略,主動放棄現有Win 7和Win 8用戶的升級費用。從現階段業(yè)績來看,這些舉措已經對Windows和Office兩大現金牛部門的營收產生了影響。
對微軟而言,免費升級Windows 10可謂轉型的節(jié)點,這家互聯網巨鱷正在為成為一家跨平臺服務商建立生態(tài)圈而做出取舍。
日前,微軟Windows和設備業(yè)務副總裁Yusuf Mehdi宣布,在中國市場,已經有1000萬用戶正式升級到了Windows 10平臺。不過,這一數字并未剔除盜版,微軟依然肯定了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會認識到正版Windows的價值,并換為合法版本”。
在Windows 10進入市場后,微軟Windows和設備事業(yè)部執(zhí)行副總裁特里·梅爾森(Terry Myerson)表示,微軟致力于為全世界用戶提供最好的Windows 10,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接地氣的體驗。
不過,對比蘋果在華300多億美元的營收,微軟卻僅有80億美元,營收占比也不過10%。微軟不可能放棄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但國內市場的特殊性尤其是國內互聯網企業(yè)越來越強盛,也讓微軟的接地氣之路充滿壓力。
以退為進
在參加完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后,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qū)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賀樂賦(Ralph Haupter)表示,對于外企在中國的發(fā)展,要利用好中國的三大主題:“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他同時提出,外企真正的機會是通過創(chuàng)新建立起生態(tài)系統和業(yè)務環(huán)境。
不過,易觀國際分析師朱大林認為,雖然目前國家對互聯網的重視程度能夠給微軟創(chuàng)造機會,但真正明晰中國市場的變化并不容易。“改變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很難,微軟在移動端操作系統的銷量以及硬件品牌號召力方面都不強,因此PC端操作系統方面尋求一些合作才可能有更大的機會。”
舉例而言,對于國內很難占據一席之地的必應來說,競爭對手除了百度還有360好搜、搜狗等本土搜索引擎。必應的本土化工作雖然一直在加強,但仍然很難培養(yǎng)出用戶習慣,這也使得在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
雖然,微軟為適應國內消費者的心理,適應市場現狀不得不走捷徑與本土互聯網企業(yè)合作。不過,這同時也以犧牲自身的一部分利益為代價,顯得有些被動。在朱大林看來,微軟求和的內在因素更占主流,他認為,國產操作系統目前對微軟尚且不能構成威脅,隨著主體戰(zhàn)略的轉變,一些程度的妥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該部分業(yè)務并無發(fā)展空間的前提下。
朱大林表示,軟性的做法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降低自身的投入,如果微軟依然選擇與中國的互聯網企業(yè)硬碰硬反而沒有任何好處。選擇合作的方式投入小回報大,是明智的決定,即使不能超過硬件強勢的蘋果,在華收益也是被看好的。
近些年以來,不少跨國互聯網企業(yè)都希望在中國這一移動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狀態(tài)的市場中搶奪到利益,但畢竟無法套用自身既有的經驗獲得在華市場的增長。因此,以軟性的方式去適應國內政策,雖然看似“認慫”,但不可不謂長久之計。
分享到微信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